Sadhguru(萨古鲁):当我们说“家”这个词的时候,它勾起舒适、陪伴和爱的记忆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即便在他们的人生中住过不同的家,最重要的往往是那个伴随他们长大的家。很可能是因为从童年到青春期再到成年这个期间,是我们对生命的视角和理解变化最快的时期。在这个阶段里,我们探索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体验我们周围的环境。因此,支持、养育我们的“家”的氛围自然而然地扎根在我们的头脑里,远比我们成人以后看到和经历的很多其它事情更加深刻。
你需要学习包容和接受,即便不是全世界,至少是你世界里的那几个人。
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早年待过的不同的家。我爷爷的家是一种有几代历史的“柴明达尔”式的居住方式,它空间宽敞、散发着力量。几乎那个地区发生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家开始发生的。我爸爸的家,相反,是一个安静、舒适、充满了陪伴和爱的家,但是没有什么大事发生。后来我骑摩托车穿行了整个印度。除了少数时候是在外面野营,否则几乎一直以来,我只要敲开某人家的门说:“我很饿”,他们就会给我吃的,然后要么我离开,要么他们会让我在那里洗澡和休息。一般来说,他们甚至不想知道我的名字,我也不会问他们是谁,可仍然有一种绝妙的和谐。我们在一起呆几个小时,我睡在那里,第二天早上,我就走了。这些经历以不同的方式,培养了我自己对家的理解。
建立一个家庭是人类的基本需要。其他生物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已经具备了谋生所需的技能,而我们需要大量的培养才能成为圆满的人类。是我们称之为“家”的孵化器,把我们抚养成人。这个孵化里最重要的层面是包容性。家是一个养育生活和成长在其中的人的地方。同时,它之所以成为家是因为它的门对其他人开放——家庭、朋友、生意伙伴和那些与你有某种关系的居住者。当然,有些会留下来——尤其是女婿和儿媳。有时,是像我这样的流浪者,来来去去。从很多方面看,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。大多数时候,我住在别人的房子里,不是我自己建造的家。如果有一天我失去能力时,也许我会呆在家里。
我曾经住在有超过四百个家庭成员的家里。他们可能不知道其他每个人的名字,但他们大概知道他们是谁。一代又一代的人同住一个屋檐下。人们在同一个房子里出生、长大、结婚、生子、过世。但时过境迁——现在每一代人都搬进自己的新家。由于种种原因,如今人们经常搬迁,而几代以前并非如此,那时候社会以农业为主,流动性很有限。我们的生活方式、我们的工作、整个世界都有了很大的不同。虽然建筑的结构和美学可能已经改变了,但是构成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是相同的。家应该培养更深维度的包容性。你需要学习包容和接纳,即便不是全世界,至少是你世界里的那几人。
归根结底,家是一个空间,它应该把你转向内在,允许你去体验到其实只有一个家,而它是在你之内。
和我们一起住的人不是我们希望的那么完美,他们永远都不会是。如果你接受这一点,你将有能力体验超出你想象的生命。家就应该为你的生命而培育你,所以当你踏入外面的世界时,你会变得包容得多。与他人共住给予了学会去接纳的机会。但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,你失去了允许别人穿过你边界的能力。即使有人只是碰了你,要么他们完蛋了,要么你完蛋了。我们的文化正往这个方向发展。我们是幸运的,在这一代,我们仍然拥有一定的包容性。我们在家里一直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。我们的兄弟姐妹、朋友和家人的生活与我们在很多方面都相互交叠,这是非常好的。
虽然世界上大多数家庭是为了寻求慰藉、陪伴、爱和归属感而建立的,在印度,我们有一个特殊的元素。曾经有一段时间,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被圣化的空间。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提供有利于健康、成长和内心绽放的空间被认为是消极和冷漠的。因此,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圣化的空间。今天,那个文化的残留依然存在,尽管在过去的几代里有了很大的变化。例如,我的曾祖母做礼拜的房间是房子里最大的房间。在那里,她唱歌、跳舞、哭、大笑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。我的祖母把这个做礼拜的房间改到一半大小。而当我母亲在其它地方建立家园时,做礼拜的房间变得比一个厕所还小。当我的女儿建立她的家时,做礼拜的地方仅有挂在墙上的一个架子。
就在我眼前,神性的重要性在这四五代人里萎缩了——从屋子里最大的房间到墙上的架子。到了下一代,连架子都将消失。这是因为曾经,通过圣化的科学,我们能以强有力的方式转化一个空间进而转化生命,但慢慢地,我们把它降低为非常基本的形式,其意义我们无法把它解释给下一代。对他们来说讲不通的东西,他们自然会开始拒绝。几百年前,是你的祭司、你的权威、你的古鲁,或是你的经文为你思考;而今天,很多人为自己思考。他们是否真诚地思考是另一个问题,但至少他们是在为自己思考。
家不是关于富丽堂皇的建筑,而是人们的包容使其成为一个家。
一旦你开始为自己思考,你将无法接受任何非逻辑的话,无论那是出自什么权威。我们正在把世界从权威是真理,变为真理是权威。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,但中间的转折期可能是荒芜之地。这在我们的家庭中有所体现,家里那些体现我们的传统、历史和文化的许多东西,以及许多叙述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解读的故事的摆设和装饰,正在被下一代抛弃,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些东西的意义。这是智力和逻辑的本质——它剖析一切事物。如果我想了解你,剖析绝对不是最好的方法,但这是人们一直运用智力在做的。很多事情可能不会有任何逻辑意义,但是他们可能有很多生命意义。家里的那些人、东西和建筑并不需要逻辑上说得通——但他们对你来说仍意味着全世界。
家必须成为培育认知的孵化空间,它应该让你意识到,最终,一个人能真正了解的唯一的家就在其内在。如果这一生你都没能意识到最终极的家就在你之内,那么最终你唯一知道的家将会是坟墓。那些对你来说逻辑上讲不通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它不应该存在。家始终就是在培育这个认知。一个人喜欢的东西,另一个人不喜欢,反之亦然。但是,因为你们住在同一个家里,你们接受了现实。你不必尝试去喜欢它。学会接受你不喜欢的东西是人生中巨大的功课。家可以把我们带到这个境地。如果你想要所有人、所有事百分之百按照你认为应该的方式发生,没有人会想要在你身边。
我致力于圣化尽可能多的家,是为了创建必要的能量以便使你们意识到,不是墙壁、装饰、气味、声音或味道使其成为一个家。归根结底,家是一个空间,它应该把你转向内在,允许你去体验其实只有一个家,它就在你之内。那个家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。如果你转向内在,你将变得非常具有包容性。只有在我们将自己认同为身体和头脑时,我们才会有明确的“你”和“我”的界限。如果你转向内在,在你之内将会有一种深刻的包容意识。一个家应该培养这种包容性。家不是关于富丽堂皇的建筑,而是人们的包容使其成为一个家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isha.sadhguru.org/us/en/wisdom/sadhguru-spot/what-makes-a-home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shayoga.net/sadhguru-spot/what-makes-a-hom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