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正面思维的粉丝吗?再想想

正面思维是当下流行的概念,但这个概念是引导你生活的正确方式吗?萨古鲁认为,你可以无视消极思维,但消极思维却可能不会放过你。

你是正面思维的粉丝吗?再想想

Sadhguru(萨古鲁):现如今有太多人一直在说“正面思维”。当你说“正面思维”,从某方面来看,你是在试着逃避现实。你只想看到生活的一面同时无视另一面。你可以无视另一面,但是另一面却不会无视你。如果你不考虑世界上的消极事物,你将生活在傻瓜的天堂里,而生活会由此找上你麻烦。现在,假如乌云挂在天空,你可以无视乌云,可是乌云仍会笼罩你。下雨了就是下雨了,你淋湿了就是淋湿了。

你想逃避的一直都是你内在最突出的点。任何想要消除生活的一面而活在另一面中的人,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。

你可以无视它,就想着一切都会好起来——这在你的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有作用,但在存在层面无用。这只是种安慰。你只是试图通过从现实转向不现实来安慰自己,因为在一定程度上,你不相信自己可以面对现实。你也许真的不能,所以你屈服于正面思考。你想跳过消极的面向,而只想要正面思维。或者换句话说,你想避开消极的。

你想逃避的东西会变成你意识的根基。你追求的也许不会成为你内在最突出的点。而你想逃避的却一直是你内在最突出的点。任何一个想要逃避生活的某一面而活在另一面中的人,只会给他自己带来痛苦。

二元性

你是正面思维的粉丝吗?再想想

整个存在是发生在二元性之间的 。你所指的正面和消极是:阳性和阴性、光明和黑暗、白天和黑夜。没有这个,生命要怎样发生?这就像你说不想要死亡,你只想要生命——没有这样的事。正是因为有死亡所以有生命。因为有黑暗所以有光明。只是你不允许消极来笼罩你。让正面和负面的都存在那里,看看如何让它们都发挥作用。

你不需要抗拒正面或负面,你只需要从中得出正面的结果,这只是你能力的问题。

如果你如其所是地看待生命,生命中的正面和负面是对等的,一直如此。如果你以它原本的样子看待它,不论负面或正面都不会淹没你。只是因为它们是平等的,一切才会以现在的方式发生。你要利用两者并尽你所能去取得结果。

灯亮了是因为电有正极及负极。一个正面结果发生了,所以我们不介意有负面。如果有一男一女,如果他们带来许多快乐,我们不介意是来自男人还是女人。假如他们制造了很多负面的结果,那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个问题。这无关于问题是正面还是负面,这只关乎你产生的最终结果。

你不需要抗拒正面或负面,你只需要从中得出正面的结果,这只是你能力的问题。如果我们关心这个生命,很重要的是我们要诚实地看待自己在哪里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开始旅程。正面思维已经毁掉了人们的很多可能性。正面思维就像这个——这是一首正面思维的人写的诗:


一只小鸟在天空飞翔
鸟粪掉入我的眼睛。
但是我既不能担心也不能哭泣。
因为我是一个正面思维的人。
我要感谢上帝,
还好水牛不会飞翔。

如果你不愿意以它原本的样子看待生命,你就不可能为它做任何事。你什么也做不了。你只能玩些精神上的把戏,那能让你高兴一阵子,却永远不能带你到任何地方。

原文链接:isha.sadhguru.org/in/en/wisdom/article/fan-positive-thinking-think-again
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shayoga.net/society/fan-positive-thinking-think-again/

(12)
上一篇 13 8 月, 2019 8:49 下午
下一篇 16 8 月, 2019 9:50 下午

相关推荐

  • 《为什么有痛苦?》之四

    “为什么会痛苦”,这是一个从创世之初就困扰着人类的问题,Sadhguru在本书中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。

    13 10 月, 2019
  • 如何才能摆脱注意力缺失的问题?

    在过去十年里,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缺失症(ADD)或注意力缺失多动症(ADHD)的儿童数量稳步攀升,就连成年人似乎也受到了影响。注意力缺失症/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到底是当代的流行性疾病,还是被过度诊断的病例?以下是萨古鲁对这件事情的看法。

    4 4 月, 2020
  • 如何应对城市污染带来的呼吸问题?

    当每一口呼吸都感到困难的时候,还如何能够追求灵性呢?萨古鲁解释到,哪里可以让你的生命得到最好的绽放,你就应该生活在哪里。不要担心,城市缺了你也不会坍塌的!

    26 9 月, 2020
  • 自省的负面影响

    萨古鲁打破了关于内省和过度思考的公认观念,并提供了关于头脑本质的清晰解读。

    26 7 月, 2023
  • 感到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

    萨古鲁阐释了导致青少年焦虑症的主要原因,以及用瑜伽的方法摆脱焦虑。

    24 1 月, 2023
  • 何时可以跟别人比?

    萨古鲁回答了一个“跟别人比较”的问题,不管在学校、职场还是其它任何地方似乎都存在这个现象。

    17 5 月, 202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